就像替每個愛書人完成鑽進那一本書的孩提夢想,讀著讀著不禁也隨之微微激動起來,墨水世界第二部曲,出乎意料地好看。
命運既定論與未定論在這裡輪流上演精采戲碼,也唯有在小說世界這兩者方能共存。故事腳色的生死際遇就寫在紙本上,對他們而言,《墨水心》就是一部命運之書!作家是神,操控世界,而讀者是觀察員,縱然每晚的床上閱讀情緒深受情節牽引,就算有心也只能袖手。然而墨水心已經打破界線,讓故事腳色躍出紙上,與讀者,甚至是作家,共筆喜怒哀樂,對故事腳色而言,不但既定論暫時退場,甚至能掌握讀者的生死,與讀者時刻互受影響。《墨水血》更進一步,讓讀者進到書裡,參與故事線的發展。於是命運之書不再是命運之書,未來與生死均掌握在故事腳色自己手中。
玩得最淋漓盡致的例子,就是松鴉。作家(這裡已分不清是費諾格里歐還是柯奈莉亞.馮克)創造出這個無名的羅賓漢,讓流浪藝人傳唱,而松鴉的範本就是主角莫,當毒蛇頭的圖書館員將抄寫下來成書的松鴉英勇事蹟帶到莫的面前,幾等於創造出讓莫得到故事腳色強大能力的機會,只要美琪將文字唸出聲。美琪想到了,莫必定也想到了,但他放任機會縱逝。然而接下來我們發現,殘酷與恐懼,讓莫自己選擇拾起劍,揮舞如同松鴉般英勇,即使他不這麼認為,卻依然成為文字的具體實現。命運之既定與未定在此進行了一場激烈辯論,犀利,柯奈莉亞.馮克!
皮格馬利翁,那位愛上自己嘔心瀝血雕出的美女像的君主,他的作為後被引伸出皮格馬利翁效應,即人們會盡力作出符合他人深切期望的行為。墨水血也寫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而且是真正的--費諾格里歐愛上了自己筆下的人物,看似多麼荒繆的念頭,卻也彰顯出創作者對自己心血的驕傲與珍愛。
《墨水血》在一場戰役後暫告段落,當命運的轉輪脫離說書人之手,故事開始掌握自己的節奏。
墨水血elish的蘇哈地
《墨水血》柯奈莉亞‧馮克荒蕪年歲
書寫與朗讀之力/試讀《墨水血》Carol 卡蘿的床頭櫃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墨水血 Inkspell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第十四道門 Coraline
中文版沒有Dave Mckean的插畫!實在是減弱不少威力阿。
在寇洛琳穿梭第十四道門來去真假父母的家時,必須經過一條深黑甬道,同樣的轉換方式亦出現在<失物之書>中,大衛塞過花園牆洞,進入黑暗,發現身在空心樹幹裡,向前走去卻到達森林,最後找到失物之書後循原路回家。探求在兩個世界間轉換的原型,不禁想到希臘神話中,Orpheus到地獄去尋找被蛇咬死的妻子Eurydice,他的七弦琴與哀傷歌喉,感動冥王,破例讓他帶回妻子,並交代不可在途中回頭,但在見到地上的光亮剎那,Orpheus禁不住回頭望,於是他的愛妻再度落入陰間,留下Orpheus悲痛欲絕。這一段從黑暗到光明,地獄到人間,走過漫長甬道的旅程,體現胎兒經產道到這世上新生意味。
新生,是因為在另一端世界的冒險,給予主人翁回頭檢視真實世界的機會,試著撥雲見日,聽未曾聽的,看未曾看的,發現一直在那裡未曾缺少的,也未曾遠離的。我們習於視而不見,置身在無安全感的陌生環境,反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已擁有的,才懂得珍惜,知道去保護。
不需要青面獠牙,不需要血肉糢糊,怪物眼眶裡簡單的兩顆黑鈕扣,就足以在心裡投下小小的恐懼種子。
Dave Mckean,你去叨位啦!?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回眸
久沒看痞子蔡的作品,其實也只看過<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而且是的,是在BBS上看的,十年後看<回眸>,一樣簡單,一樣好笑,一樣還是適合網路閱讀。
還記得刻痕滿滿的木書桌,和從窗口斜射進來的金黃光芒。「回眸」,是給與痞子蔡一起長大變老的讀者量身訂做的,我們一起分享錄音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雖然書裡引的是《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但還是那一夜說起來順口)、英文老歌、羅大佑、冷笑話開始流行的年少回憶,重溫青春的悸動、過去的美好,也再一次提醒自己回不去了。
「遺忘」,帶點urban legend的風格,可以看作是家常溫馨文字版的《我的失憶女友》(50 First Dates)、《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記憶拼圖》(Memento)。
「遇見自己,在雪域中」值得注意的,不在題材,而在寫作方式。痞子蔡將西藏經歷轉化成小說,佐以相當數量的旅行圖片,跨足旅遊文學,亦跳脫小說一般框架,頗有實驗味道。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奔跑的記憶 The Memory of Running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真實故事,即使明明知道不是,還是這樣看待它。
心碎,該如何收攏拾起?一片一片拼回原貌?哭不出來的史密西,心底快爆炸,跨上紅色老萊禮單車,把碎了的心留在再也沒有爸媽和蓓莎妮,空蕩蕩的家,上路,出發。
啤酒、蝴蝶餅和香煙,取代成香蕉、蘋果和三明治,就這樣踩著踏板,爬不上去的坡就下來推,下坡就讓它滑,累了就停下,休息夠了再往前騎,天黑就走進路旁的玉米田、向日葵田,躺在星空下。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沒法想。
在路上,史密西傾聽別人的故事,別人也傾聽史密西的故事,關於蓓莎妮的一切,那個美麗聰慧的姊姊,和她腦袋裡的聲音。史密西說著諾瑪、棒球、釣魚、畢業舞會、越戰和失蹤的蓓莎妮,說著歡笑、淚水、無奈、瘋狂和永不離棄的愛,說著說著,也因著諾瑪的愛,史密西的心漸漸拼回來,就像新的一樣。這一場療傷之旅,交錯的兩個世界,史密西單車橫越美國的追尋與蓓莎妮的身影,慢慢互相妥協,終能獲得安息。
小說裡美國警察對貌似流浪漢的人非常不客氣,毆打開槍樣樣都來。
電影製作中。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血之書--裂骨之章
<裂骨之章>跟濺血之章比起來,感覺這本氣勢稍差了一點?
「裹屍布的自白」即使成了一圈一圈裹屍布,仍然會疼痛,會受傷,是對身體的記憶仍殘留在靈魂之中?
「人骨遺骸」蓋文最先放棄的是工作、愛人的選擇權,再來是出賣靈肉的同意權,然後是身份,接著是回憶,最後是臉孔、是生命。將一切抹去,不願再承受任何感覺。
「新莫格街謀殺案」捨不得經典永留存在最後一個句號的時空,巴克將愛倫坡的莫格街謀殺案繼續延續,用他的風格。
「冥界盛事」賽跑,是人類不斷追尋突破極限的象徵,失去取勝的意志,就墮入惡魔的手中,駭客任務動畫版之World Record有類似的運用。
「嘮叨鬼和傑克」最接近喜劇的一篇,不,根本就是喜劇,定義:無可奈何地嘲諷現實的悲苦,沈重而荒誕,苦悶而可笑。
「替罪羔羊」獻上羔羊,獻上敬畏,任意毀壞牲祭,觸怒怨靈的後果,就像哥吉拉從東京灣誕生一樣,是人類自找的。
「賈桂林艾司的意志力及其見證」即使包覆了令人坐立不安的虐殺與恐怖,在看似女王蜂血腥異色的外衣底下,這仍然是一個尋找真愛的故事。
「電影之子」如果說我們的一部份都留在觀影感動的瞬間,徘徊在戲院放映廳裡,聚集形塑而成約翰偉恩、瑪麗蓮夢露,那麼,最應該出現的不是別人,應該是針頭人阿!!!
the damnation game尖端不是說要出,怎麼出到不見了?
年假日記--成人的兩種面貌satanspenis
克里夫巴克《血之書:裂骨之章》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世界搜藏家
跨越歐亞非三大洲,他是英國軍官,是間諜,是醫生,是朝聖者,是探險家,不過他的真實身份是十九世紀的背包客!
流浪是天性,是生活方式,大半輩子在英屬印度、阿拉伯、東非與其他異國度過,理查.法蘭西斯.柏頓從旅行中獲取生命養分,似乎不斷的移動才能令他感覺自在,不安定的心注定漂泊,這不就是背包客的理想狀態嗎?
伊利亞‧托亞諾(Ilija Trojanow)從多人觀點敘說、談論、標識柏頓從當地人看來種種匪夷所思的事蹟,混雜十九世紀各個人種對自身及彼此間的觀感:白人端持著統治和優越的心態殖民、傳教;印度人將白人稱為鬼佬,恨惡殖民的掠奪,又將穆斯林稱為行割禮人,輕視真主信仰;穆斯林則說印度人狡猾,詰問白人的目的;非洲人懷疑白人要來侵佔土地。
全書劃分三部。第一部英屬印度,遇見刻骨銘心的愛,師從印度導師,與將軍進行殖民對文化侵略的爭論。僕人諾卡蘭像是深怕無人知的說書人,寫字員拉齊亞則是這世代每天守在電腦旁,迫不及待地盯著旅行文學部落格更新進度的讀者,急切地想知道柏頓一頁一頁的遭遇,儼然已成為中毒的粉絲,他的心情被暗暗認同:「這就是我每天掛在網上做的事。」不僅如此,拉齊亞不得不為的書寫欲望,與諾卡蘭確保述說的故事必須有人聽到不可,恰恰就是部落格作者的寫照!
第二部阿拉伯,冒充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總督、酋長、卡迪三口相聲隆重豋場,柏頓的一舉一動被實實在在地從不同面向檢視,同時揭露阿拉伯人對西方的思維與想法。第三部東非,遠征叢林,不停向所經部落繳納貢古(禮物)。聽故事的人從兩個、三個擴展到黃昏時在自家庭院拉椅子閒磕牙的一群人!故事在插科打諢中一再被複述,每次都不太一樣,像是帶著生命。
這一切一切發生在濕婆神之夜慶典、大清真寺的肅穆寧靜、巫師將母雞大卸八塊之間,豐富至極!
文化的大強子對撞何致和
找尋自我、行萬里路。《世界搜藏家》栞 の 心靈角落
Ilija Trojanow 的《世界搜藏家》張牙舞爪蛙小小
文化經驗的越界與體驗-《世界搜藏家Der Weltensammler》九樓五四三
《世界搜藏家》尋找自我的探險家Voreingenommenheit
汲析存在之本質--伊利亞‧托亞諾《世界搜藏家》補夢人
探索未知的自我──《世界搜藏家》小云的隨便亂記
血之書--濺血之章
尖叫化為長翼黑影在天空飛翔,恐懼變成巨人在暗夜狂奔,像個遊魂我踏入奇異而華麗的國度,讓鮮血漫淹過我的腳踝,小心翼翼在地鐵車廂裡屏息穿梭,在燒燬的教堂門後躲避,我極力睜眼將一切納入眼球之內,絲毫未覺循著我紅色足跡一路而來的惡魔喘息。
<濺血之章>看過養鬼吃人,讀過阿巴拉特,讚嘆過血腥靈魂,我不知道克里夫‧巴克(Clive Barker)的小說原來這麼讓我心砰砰跳...
「血之書」,亡靈,大聲嘶吼著不想被世間遺忘,與西蒙與瑪麗的情慾一樣地充滿生命激情,但就像性慾無從宣洩的太監用力撕咬,只能將澎湃的執念刻劃在血肉上。電影即將發行,預告不太吸引我,怎麼會這樣...
「人肉午夜快車」紐約,充滿活力就像是有生命一樣,地下鐵屠宰手是祭師,驕傲地向這城獻上牲禮,餵養先人。原本常見的誤入邪教小鎮的鄉野怪談,蛻變成現代城市版的吃人祭壇。隱喻無數生命迷失徬徨在紐約,這不斷大口大口地吞噬獻祭的城市。電影改編成午夜人肉列車,更接近都會傳奇,到位的演技與突出的特效,將人肉列車駛入恐怖片新境界。唯對列車的由來解說不太相同,變成是區防魔界進入人間的必要存在。
「妖怪頭雷克」肉頭兄如果作成公仔,一定很有趣吧。但是如果照1986年電影版本的就免了吧。
「恐慌」人性實驗的反噬,將不人道的科學實驗與恐怖故事做一強而有力的結合!
「山丘上的雙城」集體意識一旦失控的下場就是滅亡?本篇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令我拜服得五體投地。光是閱讀文字已渾身起雞皮疙瘩,非常非常期待雙城巨人若一朝化為影像,是怎樣懾人的光景。另外,我想賈德和米克就是巴克和他的愛人David吧。
「性、死亡、星光」人生是永不落幕的戲?就算生命結束,show must go on!題材是舊了點,但寫來就是不同。
「父親的骨肉」巴克特有的具象惡魔,苦行僧式的從沙漠公路遠遠地列隊走來,要歡呼收割五年前栽種的子息。顛覆人類起源,子弒父的人倫慘劇!?
「豬血藍調」很詭異的一篇,豬終於從動物農莊走出來,只是這隻豬要的不是政治,不是權勢,而是...
克里夫巴克《血之書:濺血之章》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盲視 Blindsighted
往下翻一頁都是困難的,像是乾澀的喉頭努力地吞嚥不在那兒的口水。閱讀過程彷彿烏雲密佈,落下的卻不是甘霖,是冰雹。再回去翻臉譜的文案,原來人家早就警告過你了,這是一本冷酷的小說,看吧,你不聽。
這本書是給吃非常重鹹的人看的,殘忍流在兇手的血液裡,藉著法醫莎拉之手,解剖刀重複落在兇刀劃在讀者腦子裡同一個位置,加倍留給讀者猶如屠宰場的印象。然而這並不是一部典型女法醫探案小說,莎拉忠於職責協助調查,深切盼望犯人早日繩之以法,僅此而已,她並沒有意欲主動追兇,但兇手對她卻有不同想法。
書名取盲視之意何指?原文blindsighted,在科學上的定義為:由於腦部主要視覺皮質層受到部分破壞引發的視覺障礙,其對刺激(物體的運動)的反應卻有極高正確率,有認為是視覺訊息透過視覺皮質層以外其他途徑被傳遞至腦部處理。如試圖延伸其字面意義,或可解釋成為「看見那看不見的」。放在犯罪(推理)小說的範疇,指涉的意義可以是犯人是誰的蛛絲馬跡早已揭露,而調查的人(讀者)茫然未覺,直至最後一刻揭曉始恍然大悟,這是該類型小說最主要的趣味所在。在本書我則將它解釋為,人對自身與他人間的關係視而不見的盲點,讓每個人都心事重重。夫妻之間看不見彼此的需要,無法敞開心胸洩露心底事;女人希望男人用她喜歡的方式愛她,但永遠不願意直接告訴他;摸不清頭緒的男人,只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女人然後碰壁;甥舅反目,直至悲劇逼使兩人互動,方知血緣間的羈絆如此強烈,個性是如此相像...
每個人都是渴望擁抱的刺蝟,讓我們的摯愛流血。願我們都能看見那看不見的。
盲視是Karin Slaughter成名作,並開啟了The Grant County series系列,包含:Blindsighted 2001 Kisscut 2002 A Faint Cold Fear 2003 Indelible 2004 Faithless 2005 Beyond Reach* (US)
Skin Privilege* (elsewhere) 2007
以此為是,以此為視。-讀凱琳.史勞特《盲視》游擊隊講義
看到很生氣(試讀「盲視」)就是愛寫東西
用心看見所看不見的《盲視》徜徉於書海中
「看不見」的恐懼──我讀《盲視》(blindsighted)Serena 的小書房
盲視Blindsightedelish的蘇哈地
無法評定眼簾所見的:《盲視Blindsighted》玥璘書窩
南方小鎮,以及難以捉摸的人生可能性──讀凱琳.史勞特的《盲視》Waiting,or Not Waiting
Lectura。《盲視》La Ciudad Solitaria
試讀:盲視看見一隻魚在雲朵上跳芭蕾舞
走出內心的黑洞:凱琳‧史勞特《盲視Blindsighted》失語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