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極地惡靈


這書的厚度讓我頭皮發麻,卻領我走了一趟精彩的恐怖旅程。

有「A Man for All Genres」之稱的Dan Simmons在2007年推出「極地惡靈」,如果說他寫遍奇幻、科幻、恐怖、推理、驚悚、歷史各類型,這部作品更是集所有類型之大成。

故事植基於英國派遣海軍尋找西北航道的史實。根據Wiki,1845年約翰富蘭克林領導兩艘最先進的遠征船,駛往加拿大北極地區,試圖找尋尚未被發現的西北航道。該船隊在1846年凍結在威廉王島附近,約通過西北航道的一半。富蘭克林在1847年死亡,1848年船員放棄船艦企圖藉雪橇由陸路逃走,因飢餓和壞血病船員陸續倒下,另一個主要因素是船上的8000罐罐頭,鉛焊料造成食物污染,中毒的船員變得衰弱並失去方向感,漸導致精神失常和死亡。1981年調查三具被發現的海員屍體的組織和骨骼,化驗顯示存有非常高的鉛濃度。另一項研究認為,肉毒桿菌中毒才是導致船員死亡之因,顯示部分船員可能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吃人。

書中非常講究細節描繪,鉅細靡遺到可以直接拿來當作分鏡表。讀者可以輕易的從場景、人物動作表情的敘寫,置身自己於滿溢汗味、煤油味,臭烘烘的船艙下層,伸手不見五指的冰風暴裡,以及惡靈咧嘴呼出的腐臭之下。在描述冰雪專家布蘭吉與惡靈一場甲板追逐戰,視角在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中切換,貓抓老鼠式的追逐與布蘭吉的思緒交替,流暢地構築出驚險的動作場面,有種終極警探加侏儸紀公園的錯覺。閱讀這樣一部書就像是看完一場電影,而且是很長的那種,因為原文27萬字,翻譯成中文據說有1.3到2倍。

宗教是貫穿全場的主題,在船長為船員主持的主日禮拜,富蘭克林引以賽亞書24章3節及17至20節追悼死去的官兵,事實上24到27章通常被稱為「以賽亞的啟示」,討論的是耶和華對整個世界的審判,24章在描述耶和華降下災害懲罰背約的地上居民,著重審判來臨之際末世的光景,但24章共有23節,在富蘭克林未引用的其他節經文,有說明地之所以空虛,是因為被其上的居民污穢,背了永約;亦即因人犯罪的結果,導致地被咒詛吞滅,彰顯出舊約特質在耶和華公義的審判,雖然周圍的邪惡使人沮喪,只要憑著對耶和華的信心,便不致驚慌。然而富蘭克林卻只單單挑選恐怖的景象來作為其講道的開始。

接著談到啟示錄,也許是預期讀者對七個封印、天堂與地獄大戰應該耳熟能詳,這裡完全未對啟示錄內容著墨一字。然後是約拿書裡約拿與大魚的故事,富蘭克林引用大魚來比擬冰海及神出鬼沒的惡靈,約拿在魚腹的三天三夜如同受凍冰海三年,其實約拿在魚腹的經歷亦曾被耶穌用來預表其之將死與復活,富蘭克林在此引用同樣的經文,隱隱有預告船隊將從冰雪噩夢中脫離的感覺,雖然事實證明他的預言失效。

之後船員因驚恐開始膜拜惡靈及謎般的愛斯基摩女人,或配戴熊牙辟邪,民間宗教(或民俗信仰)的發源,部份也來自於類似的景況與情緒。為了解除船員的危險狀態,克羅茲船長及費茲堅船長,再度舉行聯合禮拜,基督教與民間信仰的拉鋸戰在這裡悄悄上演。

至於原住民的信仰與神話,引發的想法倒不是宗教上的,而是對比出人類對環境的任意毀壞,與對自然的不尊重,或許是因為原住民的神靈常常是貼近生活的元素,例如土地、海洋、風,遵從這些神靈,實際上就是在維護人們生活之地。

克羅茲的存在與歸來似乎在述說回歸自然的重要,告誡人類勿輕易以先進的科技跨入未知的領域,否則惡靈就在線外等候,不管這惡靈是人性惡的化身,抑或是冥冥中未知的東西。最後,我又不禁回想以賽亞書24章,富蘭克林未提及的部份,似乎一步步地在船員們的遭遇中獲得見證,這是臆測,但也很符合,不是嗎?

可惜的是,小說前四分之一的鋪陳平淡,讓人有些難以繼續。

Who's Terror? Dan Simmons的《極地惡靈》張牙舞爪蛙小小
Ice of Darkness (1)Sound and Fury
哪一方才是惡靈?──讀丹.西蒙斯的《極地惡靈Waiting,or Not Waiting
《極地惡靈》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老鼠漂流記 Abel's Island
《極地惡靈》適合讀者:恐怖/冒險小說愛好者閱讀與怪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