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飢餓遊戲》,這書名聽來不和諧、牴觸、衝突、矛盾。飢餓予人貧窮、苦難、哀嚎的想像;遊戲則帶來歡樂、滿足與笑聲。硬把二者串連,呈現的是人性被逼迫的質素,適足說明這個遊戲玩法殘酷,以及體制用集權壓迫人民達成表象和平的荒謬。

乾旱、暴風雨、大火、海水暴漲,曾經在地理上被稱為北美洲的大陸,未來只剩下一個名為「施惠國」的國家,由中心「都城」與十二個環繞四周的行政區組成,行政區人民的生存意義只在為都城服務,所有資源都輸送給都城,剩餘的才留下來,至此你可以想見革命必然爆發,結果都城大勝,為了懲戒行政區的反叛,都城訂定了「飢餓遊戲」:每年十二個行政區必須選出十二對少男少女,送至戶外競技場互相決鬥殺戮,唯一存活者得享一生榮華富貴。遊戲的變態殘酷正是警告這十二區:不僅你是我的,你的子女也是我的,最好給我乖乖聽話。

荳蔻年華十六歲的凱妮絲,自願代替妹妹成為今年的貢品,因糧食不足,凱妮絲早已鍛鍊一身在森林狩獵以及百步穿楊的本領,讓她在這場競賽中成功的機率多了幾分,為了在這場遊戲生存下來回家與親人團聚,她必須狠下心來奪取他人性命。同區的少男貢品比德,不但曾經對凱妮絲有救命之恩,甚至有愛慕之情!兩人在遊戲中發展出如真似假的感覺,凱妮絲面臨犧牲自己的人性以換取性命的道德困境,她必須一面思考該如何抉擇,一面在競技場中爭取活命的機會。

作者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原本是兒童電視節目編劇,在遇見兒童作家James Proimos後受啟發開始寫作,甫推出《地底紀事》(The Underland Chronicles)即大受歡迎,並以一年一本速度完成五集系列作。而這本《飢餓遊戲》則是柯林斯在2008年推出的新作。

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柯林斯將這未來的反烏托邦與古希臘神話連結,所以我們看到常見以裝著鮮花水果代表豐收富足的豐饒角(源自哺育天神宙斯的山羊折斷的角,是能滿足人心所求的神奇寶物)在書中變成裝備的補給站。而她自己也言明故事架構參照了古雅典每年要少男少女送進克里特島上迷宮獻祭給牛頭怪米諾陶的神話,因為這神話說的正是獨裁政府視人民為草芥。

柯林斯靈感的另一個出處是近年電視的主要潮流──真人實境秀,從選出貢品到貢品們互相廝殺的實況,透過直播傳送到全國觀眾面前,甚至還安排訪問貢品們的心路歷程,無所不利用還真是娛樂界極致,也令人深覺媒體譁眾取寵的可笑。而這一點竟成為凱妮絲與其導師(什麼!還有導師?這遊戲果然厲害)得以利用之處。都城透過現場直播威嚇行政區的統治手段,讓人想到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中不時出現的一句「老大哥在看著你!」,現場直播也考驗凱妮絲得隨時注意維持堅強甜美的外在形象及對都城表示順從,走漏了內心真意,兩面刃一不小心也可能會傷到自己。

從《大逃殺》後,看到同樣以殺戮遊戲為概念的創作也相繼推出(多半是電影),與他者不同之處,在於《飢餓遊戲》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童書,卻如《哈利波特》般獲得成人的喜愛,而對年輕的小讀者而言,尺度亦拿捏得恰如其分,沒有血腥的描述,只有讓人一再流連的機智、勇氣與愛情,讀者層面還真是大小通吃。

節奏緊湊讓我揣在懷裡愛不釋手,這麼好看的一本書,就這樣結束了嗎?這也是讓我緊張到最後一頁的原因,封底映入眼簾的四個字讓人吁了一口氣,「首部曲完!」

5 則留言:

查理斯王子 提到...

首部曲完!!
期待二部曲、三部曲嗎~~
這麼好看的一本書~讓我也想一窺究竟呢 ^^

Yozz 提到...

這樣的題材常可在小說、電影裡見到,令我訝異的是,飢餓遊戲卻是一本童書,如何將如此赤裸的故事用童書的尺度包裝,令人期待。

mohawktw 提到...

查理斯王子:
看起來真的是三部曲喔。

yoyoyo:
童書指的不是給幼兒看的喔(希望我沒有誤導),是歸類在孩子可以看的等級,朝哈利波特去想就對了。
突然好奇,孩子們對這樣的故事不知會有什麼想法。

瑪利 提到...

看完你的心得 讓我又想去買書了~~
似乎是一本很有趣的成人式童話~ 化說現在小孩的口味真是越來越重了 哈

海王子 提到...

照題材看來不太像是童書耶
反倒是這社會的縮影
還有人性的另一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