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天使飛走的夜晚 Moonlight on the Avenue of Faith


「故事是從一個女人身上開始的──悲劇不往往如此嗎。」吉娜‧納海(Gina B. Nahai)用感嘆宿命不可違逆的口吻,優美而感傷地傳述在艾爾布茲山腳下,所有被迫用面紗讓黑色裹緊容顏,被磚塊綁上足踝,被門窗牢牢鎖住自由的,所有逃家成功的不成功的女人啊,她們的執念足以讓羅珊娜背上長出羽翼,在熠熠星空中拍動。海洋的味道,似乎無時無刻不流動她的四周,在熱天午後撩撥男人發燙的臉頰,就連最溫文儒雅的紳士也只能臣服腳下,溼潤的氣息讓女人驚慌,低聲咒罵這引發無窮慾望的繽紛色彩。

一個女性置身在遵循古老宗教與傳統的社會底下,究竟會有如何的壓抑?我無法想像。新約聖經未曾如此提倡,但中世紀女性在教會中地位未見平等,有說係因其時亞里斯多德認為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其影響力打擊了女性的存在獨立性。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之衝突雖為現代動亂根源,但具有共同祖先亞伯拉罕並遵奉同一位上帝,卻為不爭。而閱讀中引領我將二者作出具體聯繫者,肇因於發現猶太社區對行淫婦女同樣處以投石的古老刑罰,以及同樣對女性身體引誘男性犯罪的疑慮。

但若說這些用面紗裹臉的女性所受壓迫均來自宗教,卻是不該。就羅珊娜而言套在她身上的枷鎖,是出生之前就被說是命帶厄運,自此成為爹不疼娘不愛的代罪羔羊。點出羅珊娜一生掙扎的,是好友茉希狄評她「像兩個永遠彼此纏鬥的人。一個是命中註定該逃家流亡的人──每個人都期待她扮演的那個厄運女人。另一個是努力想扭轉乾坤,想證明每個人都錯了的人。」是東方人說的報應,西方人說的原罪,扭曲變形成誘導羅珊娜步伐的黑色力量。所以天使一定要離開,因為她相信「萬事萬物在被命名之前,都是不真實的」,就算擁有翅膀,也不能改變名為厄運的事實,她一步步掙扎地走向名符其實。

前半段一再出現的天使意象與最後羅珊娜生病的外型,一個輕盈一個沈重,製造出視覺上強烈的反差,讓人迷惑又嘆息。就如納海筆下的猶太社區,像是背負著魔法咒詛的奇幻世界,卻上演著真實人性愛恨的戲碼,一樣令人目眩神迷。

如果對伊朗的近代歷史有興趣,本書與《我在伊朗長大》都提供很好的視野。

羽化、消逝,《天使飛走的夜晚》栞 の 心靈角落
《天使飛走的夜晚》試讀心得 Moonlight on the Avenue of Faith囈語 - 以酒液浸濡書頁

1 則留言:

Jerocca 提到...

一直很想看這本
因為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