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危險的孩童嬉鬧傳唱著兒歌,詞意內容十足的駭人詭異,甜美童音引來黑暗中的窺伺,不懷好意的身影模糊地伏在暗處,卻清楚飄出難聞的氣息,如黑色雲霧般無聲而飢渴,纏繞住天真被害者的後頸,當兒歌唱到最後一字,不信邪的十歲小童睜大眼睛看著邪惡現身襲來,八歲的弟弟驚恐地奔逃。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理察森(E.E.Richardson)用了如《半夜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一樣的詩歌形式,還記得這部恐怖經典嗎?那首令人不寒而慄的歌是這樣唱的:
1, 2, freddy's coming for you.
3, 4, you better lock your door.
5, 6, grab your crucifix.
7, 8, stay up late.
9, 10, never sleep again.
只是《半夜鬼上床》的弗萊迪是從夢裡不請自來,而《惡魔的足跡》的黑暗人卻是藉詩歌召喚而來,這又令人想到另一部經典:克里夫.巴克(Clive Barker)的《腥風怒吼》(Candyman),只要對著鏡子說五遍Candyman,就會將戴著鉤子手的男人召喚出來,但要以生命做為代價。追溯其原型,則是都會傳說血腥瑪麗(Bloody Mary),在半夜十二點對著鏡子叫三遍她的名字,血腥瑪麗就會現身,殺害召喚者。之所以提到這些經典,並不只因為本書沿用相同的手法,而是在閱讀中時常回想起觀看這些影片時等待惡鬼現身的情緒。
傳說一旦不再是傳說,可悲的不僅是懼怕被譏諷膽小卻發現噩夢成真的犧牲者,而註定生世被恐怖記憶追殺的倖存者更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淚。所以《惡魔的足跡》也可以看成是另類版的成長小說,唯有離開逝者的陰影下,真正揮別過去的傷痛,生命才能前進。這句話不但對弟弟布萊恩適用,對枉死的故人也是。
這是理察森20歲的出道作,要說不足,若能看到更多週遭大人對事件反應的描寫,對於建構布萊恩為唯一目擊者的處境應能更深刻,而讓詩歌成為布萊恩面對黑暗逐步成長的踏腳石,則為本書驚豔之處。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惡魔的足跡 The Devil's Footstep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