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水墨十講哲學觀畫 The Aesthetics in Ink Painting


水墨山水之來由?又如何成為中國繪畫特有表達?史作檉以考古趣味為研究濫觴,說明彩陶進展黑陶之演化,與繪畫上雖有彩色多元題材仍總不離單色水墨山水,有同一內涵,即一統合性的、特有的自然觀「天」。「天」之形成,消去了原始多神教,亦使一神論滅跡,中國人成為文明唯一不愛好神秘的自然主義者。關於此點,私與PINKFLY討論後,咸認應該加入「曾出現」字眼且限縮在文人雅士之流始恰當。

「山水何指?」窮究答案,史氏認為需具備力量與結構,而真足以同時體現二者,將宇宙自然藉一物表達,唯有巨石。因此「水墨三款」山(范寬、關仝)、水(夏珪、馬遠)、樹(李成、倪瓚)以山獨尊,取其「莊嚴而肅穆之沉默的美學之情」。水之不能超越山,在其本質變動,做為時間象徵描繪困難曖昧,不能滿足人性尋求穩定之要求,山水之別,猶如理念與情調之別。樹的加入,則使山水樹呈現平和安祥的均衡,具幽雅人文性質。

談構圖,舉四不「不廢、不斷、不死、不亂」。不廢指天空不論留白與否,不能讓其高度淪落到與地上空氣一般鬆散。不斷指直軸被橫切斷裂,造成此情形者多為橫向發展之描寫,如水。背後以「天人地」三元論支撐,人並非指畫中隱者,反而是山是樹,投射人的內心,得以連接天地;不死指某部份未能與整體契合,成為累贅死物。不亂指個別部份或整體走勢不能帶給觀者不安定感。私以為如將以上觀念用於攝影,或也可自成一格,唯仍需觀察思考,不可當作唯一指引。

在大加推崇巨石及天人地之觀點後,史氏補述彩色、橫向風格者,將之取名「魅力一族」,並謂實際上此等情感與美學性高的存在是中國繪畫的普遍性精神,與之分庭抗禮的巨石才是特例。

以「止」表「不止」:「止」是中國繪畫特有的含蓄的靜止感,呈現藝術家視覺深處所見的寧靜,即空間。「不止」則是畫面意欲暗示背後的自然力量,即時間。若以攝影為媒介,則可能是固定隔一段時間拍攝主題數次,可能是一小時一次,一天一次,甚或一季一次,藉以顯示時間流動對事物的作用。水墨山水,是將自然給予的感動試圖用風景描摹出來,此風景成為一象徵符號,用以帶出人對自然精神的內化,呼喚出觀者已存的心靈自然。

沒有留言: